和谐矿区:企地携手互利共赢
——五省磷矿资源开发联创齐争行动盘点(下)
(编辑:钱敏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时间:
图为云南磷化集团在其尖山磷矿所在地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海风村委会开展送医送药活动。
● 企业普遍建立了矿业反哺农业机制
● “开矿一处,造福一方”的理念已深入磷矿企业
● 矿开到哪里,新农村建设到哪里
● 为周边村镇提供就业岗位,拉动地方经济
● 灾害面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鄂湘川黔滇五省在磷矿资源开发中都高度重视和谐矿区建设,努力做到“开矿一处,造福一方”,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资源产业发展壮大促进矿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以矿促工、以工带农、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资源经济新模式。
湖北尧治河集团的做法是五省磷矿资源开发联创齐争行动的典范。该企业以“矿开到哪里,新农村建设到哪里”为目标,尽心尽力为老百姓谋福祉。企业先后斥资5.6亿多元为当地农村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修建、良田改造、水土治理、植被恢复、修缮学校以及新建福利院、卫生院和居民小区等,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如今,企业所在的尧治河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村里70%的农户拥有轿车,90%的村民转化为员工,100%的农户住上了欧式洋楼,100%的农户持有尧治河集团的股权,成为湖北500强村、湖北旅游名村和全国文明村。
湖北兴发集团也积极走企地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新道路,先后安排三峡库区移民、下岗职工、大专毕业生3500人到集团就业,还出资8000多万元支撑地方教育事业。不仅如此,企业还帮助当地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畜牧业养殖和建设小型加工厂,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产品信息,使农民增收,促进了矿区和谐、快速发展。
湖北宜化杉树垭矿业企业自2008年投产后,每年拿出200万元支撑矿区所在两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并且妥善安置了占地协议工近100人、解决农民工就业200多人。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矿区群众经济收入、生活质量也得到同步提高和改善。
贵州省磷矿开发利用的产业链较长,磷矿及磷化工企业在解决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问的发展、税收的增加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贵州的开阳县、息烽县、瓮安县和福泉市,都因磷矿的开发利用而带动了整个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贵州开磷集团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回报社会。该企业主动与息烽县政府联手,解决失地农户就业人员共计3300人,基本实现了当地农户“一人进厂,脱贫一家;两人进厂,致富全家”的目标。该企业还积极推进“造血式”扶贫工程,大力开展“良肥良种良法”帮扶活动,计划从2009年至2014年的5年内,为息烽县农民免费提供超过1亿元的优质化肥,同时补贴农户购买良种,引导农户科学种植,促进息烽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更大范围惠及当地百姓。
贵州开阳金河矿业开发企业在开发两岔河磷矿的过程中,采取了行政村入股制度,使矿区所在的4个村成为企业的股东,企业每年都将生产经营利润按参股比例兑现给各股东,各股东再将分得的红利兑现给村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当地村民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办理,村级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村民计生补贴和贫困村民补贴的发放等,金河矿业企业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百姓自己的企业”。
云南磷矿企业普遍建立了矿业反哺农业机制,每开采1吨磷矿就直接补助矿区群众6元。云南磷化集团年均支付地方的“反哺费”接近3000万元,云南天宁矿业有限企业年均支付“反哺费”1000万元。此外,该省磷矿企业还积极吸纳矿区群众到企业工作。该省安宁县街磷矿在册员工359人,其中矿区周围村民达到328人。昆阳磷矿吸纳周边村民720多人,让他们从事复垦植被养护、残矿回收等工作,已累计为村民创收1.3亿多元。
位于四川的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企业做到了“企地心连心,和谐一家亲”。四川是地震和洪水灾害多发区,清平磷矿经常遭受重灾。在灾害面前,清平磷矿除了积极自救,还不忘周围村民的安危,不忘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清平磷矿组织村民1000多人与职工一起撤离大山;在2010年“8·13"特大泥石流来临时,清平磷矿不顾自身防洪物资的紧缺,将家园被毁的300多村民安置在矿区生活;2012年洪水季节后,清平磷矿用于当地村组公路桥梁修复、河道清理的费用高达1469万元。
(编辑: liuhuan)
滇ICP备07500262号-3